首页 同人小说 其他类型 女频小说 排行 最新
搜索
今日热搜
消息
历史

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

「 去追一部小说 」
查看全部历史
收藏

同步收藏的小说,实时追更

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

「 去追一部小说 」
查看全部收藏

金币

0

月票

0

第325章 宋室的朝堂派系

作者:杨氏良家子 字数:4163 更新:2024-08-23 15:43:56

随着诸葛亮大军进围至下博,宋军在东线终于开始了第一场惨烈的攻城战。

这是宋军从上到下都不愿意见到的局面,一旦大军顿兵于坚城之下,北伐战事就很容易出现变故。

尤其是攻城战惨烈的伤亡,每天战死大量士兵,就使得诸葛亮营中的将校充满了怨言。

魏延天生胆大包天,从清河南下,配合诸葛亮进军之后,更是怨气冲天。

他虽然不是典型的江东才俊,但也是跟朱桓一样有着狂症,耻于人下。

也就是不愿当别人的副将,他在清河方向正无拘无束,高歌猛进,开疆拓土,好不自在。

结果一纸调令下令,他就被迫放弃向西方轻松的进军,被迫南下配合诸葛亮啃硬骨头,在下博城下碰的头破血流。

这种情况,很难让他不心生怨气?

大家都是将军,凭什么我们要受你诸葛亮节制?

要不是诸葛亮深受器重,常年担任都督,统帅一方,魏延早就沸反盈天了。

可即便如此,营中诸将也是纷纷物议诸葛亮,将他不会打仗。

没错,北伐受阻,诸葛亮承受的最大物议就是军中将校对他军谋能力的质疑。

造成这一切的最大原因就在于诸葛亮开战以来,就一直倚多为胜。

别看诸葛亮被誉为天下之奇才,宋军又猛将如云,兵精将猛。

可自开战以来,诸葛亮就没打过以少胜多的战役。

大战几乎全是倚多为胜的碾压性胜利。

因而从将校的角度看过去,诸葛亮就是只会打呆仗的统帅,倚靠宋室国力,对敌方进行碾压。

用军中将校所言,就他指挥的那些战役,拴条狗在那,宋军也能打赢。

尤其是宋军从北线调来上万士卒,开始对下博进行围攻后,诸葛亮的风评一时开始向李广利的方向迅速滑落。

魏延此刻就在大帐内含沙射影,说道:“宋公大举十万余众发起北伐,此乃关乎天下兴亡之壮举,若北伐不顺,将天下板荡,多年府库所积财富,恐一朝丧尽,自此天下攻守形势异也。诸将士正当思奋之时,左路、中路却几乎毫无建树,连累他人!更为竖子所累,诸军不得寸功,着实可恨啊!”

营中大将们皆纷纷附和,有人立即说道:“此乃诸军争奋,开疆拓土之时,缘何顿兵坚城之下,而籍籍不前?”

诸葛亮听的一清二楚,他们这是在抱怨左路跟中路吗?

他们这分明就在抱怨自己。

三路北伐,前后出兵在两三个月时间内都很正常。

右路先发,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,左路可能还没踏出疆域也不是什么奇怪的情况。

而此次北伐的更独特形势在于,宋军左路跟中路总共也不过五万余人,不到六万!

宋军十二万大军不可能全部参与北伐,总要留一定的部队镇守后方,稳定人心。

而北伐的军队中,右路独占了五万精兵,留给左路和中路的部队总共才五六万,却要面临赵军十余万大军的防御,能够牵制住他们都已经为之不易,怎么可能还大有建树?

双方国力相差不大,精锐军队都是十余万,如果当面锣,对面鼓的展开,宋军甚至能否突破赵军防线都不好说。

这也就是宋军神兵出奇,且部署轻重得法,才使得宋军能够在右路以多击少,取得如此辉煌战果。

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,他们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。

之所以他们还在抱怨,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诸葛亮严重耽误了他们的开疆拓土以及斩获功勋。

所以诸葛亮开口说道:“诸位将军既知左路、中路难有建树,我等在右路就更应忠壮报国,为宋公解忧,力争一举破城,覆袁尚全军!”

“此战之重,不在于夺城多少,唯在于覆军斩将!所谓存地失人,人地皆失。存人失地,人地皆存!我等若不能覆灭袁尚三军,纵夺取冀州大片疆域,其形势稳固之后,亦可轻易重夺冀州各郡。”

“若能覆灭袁尚部众,甚至斩首袁尚,哪怕常山、中山等郡不取,亦足以使冀州是震,乃至于赵室土崩!”

军事谋略,的确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。

同样是十几万大军,宋军可能规模上尤少数万,如果正面堂堂之阵的交战,可能会两军相当,谁也奈何不了谁。

但通过集结兵力于一个方向,形成以多打少的局势,就很可能直接形成碾压性的战果。

所以哪个将领能做到倚多为胜,那绝对是当世顶级的名将。

这也是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抽调北方的军队南下,对袁尚进行围攻。

他必须保证宋军在赵军大规模回援之前,己方全力攻击,击溃了袁尚。

就像他所言,此战是以对敌军的重创和覆灭为主。

两军相当,可能要斩杀袁尚还比较难,这种局势下,袁尚要率轻骑突围而走,宋军难以彻底困杀他。

但他部下这数万精锐,绝对不能放过。

从小处着眼,这可以使宋军之后对赵军的战事更加有利,减少了赵军的规模,宋军依旧占据人多势众的优势。

从战略上讲,这更可能影响整个天下时局。若在赵军主力未归之际,宋军顺利击破了袁尚,冀州就再无强军可用。

没有了精锐军队,宋军很可能效仿汉高祖之壮举,趁敌军空虚,一举攻入敌军国都之中。

在敌军精锐主力尤在外的情况下,完成对敌方朝廷的覆灭。

可若是大军行动迟缓,分兵贪图郡县,赵军稳住了局势,主力从南方回援而至,那宋军现在就算打下了再多的郡县也守不住。

因为宋军不可能长期在河北维持八万大军!

后勤补给的压力下,使得宋军若攻势不顺,只能主力撤退,留下几位大将驻守城邑,等待来年或者几年后朝廷恢复了元气,积攒了一批粮食,再行北伐。

而这期间,赵军卷土重来,必定会收复大量宋军已经攻打了下来的郡县。

尤其是魏延等将领想打的中山、常山等地,那都已经靠近了黑山,在安平国以西。

现在分兵去打,就算打了下来,将来也守不住。

相反,若袁尚被覆灭,宋军进围赵郡,这两郡不用打,也能望风而降。

所以宋军到底是战略上的大胜,还是局势的艰难对峙,亦或将来的被迫撤退,全取决于这一战覆灭袁尚的速度!

可即便如此,魏延还是心有不甘,说道:“既然如此之重,为何不让张辽率部参与夺城,反而向南进军至信都、广宗一带?”

在北线将领看来,这就是诸葛亮要己方来攻城血战,让他的嫡系去开疆拓土、夺取战功。

在任何军队里都不少了这种事,血战、苦战是其他将校上,要摘取胜利果实了,结果主将换上自己的亲信嫡系。

但魏延这一次还真是误会诸葛亮了,因为首先张辽就不是诸葛亮的嫡系。

诸葛亮是太子系的人,而张辽现在还没有站队,也不敢站队。站队的那一刻,就是他的丧命之时。

由于孙策已经进位至宋公,所以也是可以设立世子了,孙策便立诸葛亮为世子詹事。

詹事即给事、执事,历代相沿,为太子官属之长。秩达两千石!

如果类比的话,这就是孙策给孙绍找的太子太傅!一如杨勇的老师高颎,朱标的太子少师李善长,给太子保驾护航的核心人物,潜邸之臣。

中原的政治,只要君主脑袋正常,没有废长立幼的打算,就不会出现太子在后方京城,结果另一位皇子在边疆统领了三十万精锐大军的情况。

想让太子死,大可以直接一点,用不着这么拐弯抹角。

太子手上如果没有兵权,而其他皇子手握重兵只会出现一种结局,那就是杨广杀兄、玄武门之变以及靖难之役。

而太子要是亲自监国,还出现了这种情况,那就别监国了,早点退位吧,还能留个全尸,你没当皇帝的能力。

太子手里可以没有军权,但太子系的人,手里一定要有军权!

要有给太子保驾护航的大将,能够稳住局势!

而诸葛亮显然就是孙策给太子孙绍找的将来太傅。

孙策就算不给太子指定,宋国的这些大将也会早早下注,选定皇子。

到时候太子所托非人,比如把军权交给了魏延、司马懿这种,那可能影响更恶劣。

所以孙策就干脆早早指定了诸葛亮为太子系的核心,组建太子的班底。

这也是为什么自古废长立幼乃取乱之道。

势力内最富名望的大臣都站太子一系几十年了,结果皇帝晚年想更换太子,不杀个人头滚滚怎么可能实现?

而历代开国王朝,第二代皇帝都是最容易产生动荡的。

要么二世而亡,要么二世而乱。

孙策可不想遇到烛光斧影、或者宣武门之变的情况,所以必须全力培养出来一位太宗继位。

太宗两个字就足以证明一切的能力、胸襟和抱负等等,自古能坐稳太宗这个谥号的皇帝,除了极个别,基本都是雄才大略。

朱棣一辈子心心念念就想要个太宗谥号,千辛万苦达成了,结果被后世不肖子孙给改成了明成祖,地下有知怕是要跳起来打死嘉靖这个混蛋。

宋室的朝堂政治布局,也影响到了军事上的部署。

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,宋室也不可能避免。

诸葛亮是世子系的人,因而就导致他跟周瑜并不怎么融洽。

因为周瑜天生不可能属于太子系,他是二公子孙苏的舅父,天然绑定在孙苏身上。

孙苏即周夫人周澄生的第二子,虽然并非嫡子,可由于周夫人极度受宠,且大权在握,有织造司和锦署为支撑,也未尝没有进位的可能。

这倒不是权谋上的斗争,而是这个时代子嗣夭折率实在是太高了,一场风寒,或者一场瘟疫就足以让一位皇子少年夭折。

这一点在东汉皇室简直是淋漓尽致的写照。

东汉皇宫可能跟宋代皇宫一样,在建筑用料上哪些地方出现了问题,所以皇子的夭折率极高。

汉灵帝一生生育了大量子女,养在宫中没有一个存活下来的,直到刘辩出生,养在宫外的道士家里,才终于顺利坚持到了十几岁。

宋公孙策的嫡长子孙绍别看现在活蹦乱跳,可谁也不敢肯定他就能避免夭折的命运。

而世子一旦夭折,孙苏就是天然的继承人。

而且他也有军中大将周瑜的保驾护航,未必不能孚重任,安社稷。

这两位公子各有一系班底,对军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影响。

那就是周瑜跟诸葛亮很难通力合作,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去见诸葛亮的是陆逊,一力说服诸葛亮的也是陆逊。

这种合兵进击的事情,理论上当然是周瑜亲笔书信一封送给诸葛亮才更合适。

但两人各拥立一位公子,就导致他们两人很难亲密无间的合作。

因而周瑜同诸葛亮的围城方向都不在一起。

这种事不可避免的会导致朝廷分裂,可这也是这个时代的无奈。

医学的落后,导致幼子夭折率极高。

整个势力都期望孙策能够开枝散叶,多生几个子嗣,为势力稳固国本。

哪怕是现在两位公子,也不敢保证在二十年后,能有一位顺利健康的长大。

孙策只能选择对朝廷局势影响最少嫡长子制度,保证朝廷的稳固。

但任何君王都是自私的,孙策保证后代稳固的前提是,这一切不能威胁他的统治权力。

除了诸葛亮为太子护航,周瑜为二公子孙苏护航。

其他任何将领敢于过度接触这两位皇子,都是在越雷池!

孙策必须保证大部分的军权都掌控在他的手中,绝不允许重蹈赵武灵王的复辙,儿子率军把自己给囚禁了。

儿子太优秀,像李世民一样还好,至少老父亲还能够颐养天年。

要是像赵惠文王或者赵光义一样,搞出一个似有似无的烛光斧影,那就难堪了。

魏延是个莽夫,诸葛亮也没办法向他解释朝堂之争,便说道:“张将军向南是为了稳固粮道,高览不可不防。以我所料,赵室朝堂必已令高览出兵,袭我之后!”

打赏
回详情
上一章
下一章
目录
目录( 367
APP
手机阅读
扫码在手机端阅读
下载APP随时随地看
夜间
日间
设置
设置
阅读背景
正文字体
雅黑
宋体
楷书
字体大小
16
月票
打赏
已收藏
收藏
顶部
该章节是收费章节,需购买后方可阅读
我的账户:0金币
购买本章
免费
0金币
立即开通VIP免费看>
立即购买>
用礼物支持大大
  • 爱心猫粮
    1金币
  • 南瓜喵
    10金币
  • 喵喵玩具
    50金币
  • 喵喵毛线
    88金币
  • 喵喵项圈
    100金币
  • 喵喵手纸
    200金币
  • 喵喵跑车
    520金币
  • 喵喵别墅
    1314金币
投月票
  • 月票x1
  • 月票x2
  • 月票x3
  • 月票x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