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51章 太学三杰名扬天下
万里江山图!
听闻此话,众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,果然是霸气!
李洵道:“如此磅礴大气的画作,在朕登记大典的时候,一定要展示给参加大典的人看看。”
魏道子激动不已,这是皇上对他的肯定,赶紧向皇上跪拜感谢。
皇上登基大典的时候,会展示许许多多的好东西,虽然万里江山图只是其中的一个,但是能够被皇上选中,已经是天大的荣誉了。
他一个小小的画师,能够得到皇上的指点,并且创作的画还能够得到皇上的高度认可,魏道子感动不已。
这便是知遇之恩呀!
“朕为你的画作命名为万里江山,希望你以后能多绘画大明的美丽江山,让天下众人都能看看大明的美景。”李洵又对魏道子鼓励了一番。
魏道子和其他的工部人员回去了,公输长风则是留下。
“陛下,我们已经勘探出了一截路线,陛下可以看一看。”公输长风拿出了一张图纸。
图纸上记录的非常详细,这张图纸属于机密,公输长风只给最亲信的人看过。
如果被外人看到,有可能会被敌人破坏工程,或者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图纸谋取不正当的利益。
“规划的不错,修建的过程中,最好是依据自然地势,尽量不去强行改变重要的地形,以免引发自然灾害。”李洵又叮嘱了一番。
修建这种大工程,除了要考虑预算、人员、时间等等之外,还要考虑到环境因素,不能因为修建一条大运河而破坏了生态。
李洵又道:“朕的登基大典就在太极殿前进行,既然你回来了,和礼部的徐庶一起筹备登基大典的各项事务。”
“是,陛下。”徐庶开心的接下了这个任务。
……
魏道子刚离开皇宫,便看到了宋时行。
跟宋时行一起来的,还有张若虚。
“听说魏兄画了一幅十米长的山河图,真是令人敬佩,有空可得好好瞧瞧。”张若虚笑着说道。
一般人画画也就画个一两米左右的画,能够画上几米长画的人,都是画功很强的人。
而魏道子一画就画了十米长,着实令人惊叹,谁听到都忍不住想要看一看。
“张兄,不敢不敢。这幅画留在了皇宫,大概要等登基大典后可以看。”魏道子将画作被皇上选中的事情说了出来。
张若虚和宋时行二人甚是惊喜,没想到魏道子的画竟然被皇上选定为登基大典的珍品展示。
“张兄,以后我还要去各地画画,有可能还会去国外,所以有空要向你请教请教语言方面的问题。”宋时行笑着说道。
张若虚一拍胸口,道:“行,没问题!咱们之前是太学同窗,是皇上给了咱们为朝廷效力的机会,今天好不容易聚在一起,去我家痛饮一番如何?以后齐心协力为大明奋斗!”
宋时行二人自然没有任何意见。
他们三人以前都是默默无名的人,如果没有皇上对他们的知遇之恩,他们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,肆意的发挥自己的才能。
……
“你们听说了吗?咱们太学三杰回来了。”北凉城的太学内,一名太学生向旁边的同窗说道。
“太学三杰?是谁?”
“这你都不知道,魏道子、宋时行、张若虚。他们一个是工部的画家,一个是户部的农家,一个是礼部的翻译官!”
“他们三人离开咱们太学一个多月的时间,现在都已身居要职。”
“这么厉害的吗?不愧是太学三杰!”
太学内,张若虚三人的事迹引起了太学生们的讨论。
“是啊,他们三人本身就拥有很强的能力,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咱们皇上的天子之眼,能识忠奸,辨人才!”
“那是自然,咱们皇上对人才极为重视,千金买马、铸造黄金台,从古至今谁做过这种事?”
“在咱们大明,只要你有才华,就不会被埋没!”
……
一开始的时候,只是太学内的人在讨论太学三杰,很快整个北凉城也都讨论了起来。
“太学三杰,张若虚他们三人倒也配得上这个称号。”李洵听到李尽忠的汇报之后,淡淡一笑。
李尽忠道:“陛下,太学三杰之所以受到这么多人讨论,最主要的原因是陛下对于人才的重视。”
“如今北凉众人都把太学三杰和黄金台、千金买马骨联系在了一起,更加证实了陛下对于人才的重视,”
“陛下,咱们要不要将此事宣扬出去?”
李洵道:“自然要宣扬,让张鹤眠去办吧!”
张鹤眠收到消息后,立马开始书写文章。
最近这段时间,张鹤鸣着重宣扬朝廷对人才重视的事情。
朝廷每段时间的侧重点是不同的,前段时间是清丈土地,当时大明日报登载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文章。
现在是千金买马骨和铸造黄金台招募人才,张鹤眠根据这些已经写了八篇文章。
“一个整天只知道研究农事的土包子,一个穷的摆摊卖字画的无名画师,一个身负家仇的穷书生,放在以前的朝代,他们三个人一辈子只能碌碌无为。”
“但是在我大明帝国,他们三个不仅没有被埋没,还得到了朝廷的重用。”
北凉城的一名说书人,正在讲解今日的大明日报。
“他们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?一个原因:大明帝国唯才是举!”
“只要你有才华,不管是哪个行业的才华,只要能对大明帝国的发展有积极作用,你就能够得到朝廷的重用!”
“你会哪个行业的就去做哪个行业的,如果你哪个行业都不会,那就挑选一个感兴趣的,然后去技能学校学习,
学费很低,大家都能出得起。如果实在出不起,那就去钱庄借钱学习,三年内没有任何利息!”
周围的百姓们认真聆听,纷纷点头称赞。
身为北凉的百姓,他们切身感受到了朝廷对于人才的重视性。
朝廷之所以如此重视人才,那是因为皇上他老人家看重人才。
“我大明帝国地大物博,有着广大的发展空间,任何有才能的人在我们大明,都会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!为了你们的梦想,冲吧!”说书人手指前方,做了最后的结语。
朝廷多次强调人才的重要性,一方面是吸引各地的人才,另一方面也是鼓励百姓们主动去学习技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