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正要找会演皮影戏的曲比。
这个行业的从业人数不多。
仁西是小地方,大概率他们互相之间认识。
三人来到了镇小广场。
夜已经深了。
广场里面的戏台早搭好了,左角落垒了个临时的灶台,几个厨师在热火朝天地炒菜,旁边有不少帮衬的大叔大妈,左右各摆了两条长桌子,上面放了不少热气腾腾的菜。
正中间空出了一块大坪,放着很多凳子,不少人正在看电影。
环境比较嘈杂。
大人笑嘻嘻的,端着碗站着吃东西,小孩在四处跑来跑去嬉闹。
我记得那场露天电影放的是《英雄》,秦军整齐划一地攻城,口中高呼:“大风”。
当年追看这电影的年轻人,现在年纪应该四十往上了。
皮影戏还没开始。
左右都是等。
我们受不了农村大席菜的香气,端碗跑去吃席。
一会儿之后。
我吃饱了。
干脆找了一张凳子坐下来看电影。
肖胖子打着饱嗝:“我对电影没兴趣……今天必须把这些菜全吃一个遍!呃!”
小竹笑嘻嘻地说:“我也要吃个遍!”
那两排长桌子,少说有四五十道菜,而且还在源源不断地更新,他们要全吃一个遍,至少得胖三斤。
我看了一会儿,小竹跑了过来,坐在我旁边。
我问:“你不是要吃个遍吗?”
小竹说:“我没陪你看过电影,还是电影好看!”
半个小时后。
电影结束。
皮影戏登场。
我本以为像这种传统曲艺,喜欢的人会比较少,但令我意外的是,人竟然变得多了起来,之前没来看电影的老头老太也过来笑呵呵地看。
皮影戏大家都知道,但它起源于汉武帝的爱情故事可能鲜有人知。
据说,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去世,武帝日思夜想,不理朝政。
国之君王这种状态,让众大臣非常担心。
一位叫李少翁的大臣,脑子比较好用,他用棉帛裁成了李夫人的影像,涂上色彩,挂帷帐、点灯烛、装木杆,演出了一场李夫人回宫的戏。汉武帝看完之后,龙颜大悦,从此皮影戏开始遍地生花。
这玩意儿算是世界上最早的电影了。
但后来到清朝之时,曾禁过一段时间的皮影戏,原因是白莲教。
根据野史记载,这些人将血涂在皮影戏上,利用鬼魅术法,操纵皮影人围攻清朝军队、诛杀朝廷大臣、入库劫银抢粮,一时之间搞得人心惶惶。
我曾看过一本名为《天下皮影闹三州》的老书,写得那是相当精彩。
但这玩意儿当成民间故事听听即可,大概率不是真的。
不过。
三四十年代,跑江湖的人利用皮影戏走村窜巷行骗吓人,倒是确有其事。
戏台上的皮影戏演绎非常之精彩,唱腔古朴,韵味十足,在那一瞬间,我都沉迷进去了。
到了中场休息的时候。
小竹竟然睡着了,头靠在我的肩上,长睫毛被晚风轻轻拂动,从她侧脸看去,像瓷雕的洋娃娃一般。
肖胖子摸着肚子,打着饱嗝过来了。
我叫了小竹几声。
可这丫头睡得太香,周围人声又多,她根本没听见,睡得老香。
我转头问肖胖子:“你吃饱了吧?”
肖胖子说:“还行!我最起码造了东家十个客人的量……呃。”
我说:“小竹睡着了,让她休息一会儿。现在中场休息,你正好去后台看看,问问他们认不认识曲比或者南扎。”
肖胖子闻言,打了一个“OK”的手势:“没毛病!”
他腆着肚子去了。
可才几分钟,肖胖子就回来了,满脸尴尬。
我问:“怎么了?”
肖胖子说:“靠!刚掀帘子进后台,就被班主给轰出来了,他说戏班后台不让外人进,话都不让我说!”
这点倒还真是。
老戏班的后台规矩颇多,外人一般是不允许进去,除了担心被人学去核心的技艺,还怕人过来挖角。类似的还有后台不能打伞(忌讳戏班要散)、不能下象棋(忌讳拉戏具的马会走马)、不能端荤菜进去(忌讳晚上演出会招魂)……
我有些无语:“不让你进,你就不会想点办法?你这过了几年安稳日子,脑子都变傻了?”
肖胖子挠了挠头:“总得有一个适应过程……苏子,你先别急,我想想办法。”
我说:“你还是别想了,扶着点小竹,我去。”
肖胖子说:“行,我们在这儿等着。”
他要去扶小竹。
结果小竹醒了,揉了揉眼睛:“哥,你去哪儿?我刚才怎么睡着了……”
肖胖子瞅了瞅小竹:“竹啊,你刚才真的睡着了?”
小竹翻了翻白眼:“那当然!”
肖胖子待在原地等着。
我转身到了旁边的小卖铺,买了两条骄子香烟,到了后台。
小竹也甩着马尾跟了过来。
掀开戏台帘子。
几位正在喝茶对剧本的人转头看向我们,一位秃头班主皱眉说:“看戏到外面去,这是后台,外人别进来!”
我笑呵呵地说:“老班,我是王老汉儿媳妇的娘家人啊!今天老汉家大喜事,咱娘家人也喝高兴了,过来给大家发一点喜烟!”
秃头班主一听,表情顿时变了:“呵呵,我还以为是看戏的老百姓呢!”
我和小竹开始散烟。
一人两包。
“辛苦各位了!”
“恭喜恭喜!”
“这出《天蓬戏嫦娥》,我在县文化队曾看过,记得当时主演的人叫什么来着……”
小竹说:“哥,叫南扎,还是咱二舅的朋友!”